8月29~30日,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工作现场交流会在四川绵阳召开。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供图
本报记者|荆文娜 王进
秋天的巴蜀大地,艳阳高照、色彩斑斓,处处透露出丰收的气息。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一场以“小项目”展现“大情怀”、“小投资”改善“大民生”的全国性会议如约而至。 8月29~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联合组织的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工作现场交流会在绵阳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监管、运营等方面经验做法,推广地方典型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对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作出安排部署,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切实助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现场调研气氛热烈
“欢迎大家莅临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是四川省内首个建成的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总投资3980万元,于2021年3月正式投入试运行……”8月29日一大早,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参会代表开启了一天的现场调研。 在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展示大厅,“打造先行区建设实训城”“技能大师摇篮大国工匠殿堂”等标语十分醒目,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内,已配备896台(套)专业实训设施设备,可供45个职业70个工种近1200人同时使用。实训室内,茶艺师、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资格考评正在进行。 “真没想到在自家门口就能够培训和考证!”正在基地多功能厅进行茶艺展演的胡敏告诉记者,“没考证之前找工作总感觉有些迷茫,考证后不仅工作有了着落,每个月能拿到4000~5000元,而且感到生活有了奔头、找到了方向。现在考的是初级,今后还可以考中级、高级。” “这是我们团队去年研发成功的无缝隙折叠式电视机边框项目,每年可为单位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这套模具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合格率达到98.5%,获得国家专利46项、获得12个科技进步奖。”……在四川长虹模具加工中心张祥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尹朝晖技能大师工作室模具钳工实训工坊,参会代表们对长虹模具加工中心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赞不绝口,技能大师们的精湛技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一路思考,一幕幕实训场景,一幅幅生动图片……8个多小时的现场调研结束时,大家仍意犹未尽。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就业消费处的四级调研员闫东花感慨道:“这里的很多经验令人印象深刻,希望能把这些经验详细梳理出来、印发成册,带回去让相关县市转发学习。”
经验交流精彩纷呈
8月30日上午9时许,全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工作现场交流会召开,会议突出一个“实”字,工作准备扎实、经验交流务实、工作部署落实。会场气氛热烈,经验交流精彩纷呈。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在发言时用“建实”“用好”“联动”“惠民”4个关键词,生动阐释了高质高效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的“四川经验”;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熊义堋介绍了该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典型做法;绵阳市常务副市长李栋在致辞时表示,该市创新“实训资源协同化、基地功能多元化、技能项目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出了建好管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的“绵阳样板”。 据了解,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支持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达34个,累计培训服务达3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省公共实训基地培训高校毕业生数量同比增加30%。截至今年6月底,四川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07万人。 “近年来,山东省统筹协调、多方联动打造共建共享的公共实训基础设施体系。目前,全省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公共实训基地项目13个,省财政支持认定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60个,企业建设实训基地超过300家,初步形成了省、市、县梯次布局的实训基础设施网络。”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涛说。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程孝利介绍,甘肃创新机制模式助推公共实训基地产教协同发展。例如,张掖市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培黎工坊”;庆阳市公共实训基地聚焦“东数西算”战略,探索建设数字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与百度、华为、“五一职院”等20余家企业和院校共建12个项目、79个实训室,打造“生产+培训”真实场景的做法引人注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介绍,重庆创新开展40个数字职业培训,培训数字技能人才2万余人;引入国际课程标准培训国际化技能人才3000余人,培训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3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168万名,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的31.7%,稳居西部第一。 天津港保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鲍官发介绍,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坚持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双驱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设科普课堂,多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在航空制造与维修、高端制造与维修以及信创等实训板块,3年累计培训31109人次。 “河北省以带动就业为导向强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营管理,累计培训37万余人次,带动近15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建书特别提到,唐山市(曹妃甸)公共实训基地,创新打造六大主要功能区域,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第46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工作部署抓实落细
“这些交流发言各具特色、各有亮点,很有借鉴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启民在会上总结讲话时开门见山,并对相关经验做法进行点评:四川省绵阳市公共实训基地构建“主基地+分基地”模式,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需要;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培育“中江表嫂”“川江建工”劳务品牌,以“一碗面、一座城”带动返乡入乡创业……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续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运营的投入力度,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6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额度由最初每年5亿多元增加至今年20亿元,累计支持地方建设414个公共实训基地,覆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培训超460万人次。 如今,公共实训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服务重点群体能力持续增强、共建共享形式更加多元、产训结合程度有效提升、建设运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正在应产业发展之需、解企业人才之困、消群众就业之忧。 “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公共实训基地作为提技能、稳就业的重要平台载体,培训规模质量与建设技能型社会需求仍有差距,一些问题影响效用发挥。”郭启民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部署。各地要紧紧围绕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堵点”“难点”,绝不能让民生项目“中看不中用”“叫好不叫座”。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就业人数7.4亿人,其中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约27%,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结构性就业矛盾更为明显,突出表现在“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公共实训基地要着力解决技能培训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以“学用结合”为导向推进新时代工匠体系建设,为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夯实根基。 为此,会议强调,各地党委政府要聚焦提技能、稳就业、增收入、惠民生,将公共实训基地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协同发力。坚持就业优先,共建共享;坚持软硬结合,建管并重;坚持公益开放,普惠可及;坚持因地制宜,典型带动。把“培训人员数量多不多、培训之后就业质量好不好、就业之后收入高不高”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扎实推进公共实训基地扩容提质,高质量建好管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 会议提出了落细落实的明确要求。要强化要素和资金保障,构建覆盖城乡各类劳动者、贯穿劳动者终身的培训制度体系;督促省、市、县级公共实训基地每年服务分别不少于1.5万人次、1万人次、0.5万人次,打通培训到就业“最后一公里”;加强“送训下乡”“送训上门”等多元化社会化规模化培训组织力度,让更多人在“好就业”基础上实现“就好业”;探索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模式,使公共实训基地在公益和开放基础上具有一定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及时梳理总结运用实训基地“建管用”典型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有特色、叫得响、学得会、可推广的技能培训品牌,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环境氛围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把公共实训基地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推进,筑牢高质量发展就业基础,以培训新举措打开就业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