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前方记者 | 潘晓娟
日前,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举行主旨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改革报社、中国经济导报社承办。主旨论坛上,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成为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灾害频发、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首席科学官张小全在主旨论坛上表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愈发地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提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早在10年前,作为应对全球危机的良方,国际上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2019年纽约气候峰会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列入加快全球气候行动的九大领域之一,由中国和新西兰联合牵头,发布了《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宣言》。张小全分析认为,这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我国生态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从提出的背景、目标以及发展脉络来看都有相似之处。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碳中和这一历史性目标,将引领社会经济的系统性变革。张小全表示,如何充分利用好青海省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是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也位于青海省。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10,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青海省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近些年来,青海省的碳排放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有望率先实现碳中和。” 如何更好地实现碳中和?在张小全看来,青海省需要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论和方法出发,一方面是保护、修复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并进行可持续管理,从而保持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为碳中和作出贡献。另一方面,TNC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开展了“生态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布局”研究,以确保新能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并举。该项目组运用TNC开发的发展系统规划这一科学工具,提出了生态友好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及选址建议,通过将生态保护情景图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在区域进行叠加分析,识别出需要回避、有条件开发及建议开发区域,这样能够将生态影响最小化,并采取相关缓解和修复的措施。同时,在新能源开发过程当中,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正面干预,可以平衡新能源发展和生态保护,从而实现碳中和的协同增效。
湿地碳汇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TNC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的自然环境保护组织之一。 “我们关注如何通过自然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森林和湿地碳汇、旗舰物种保护、国家公园、生态修复、智慧草地管理、城市生境花园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张小全强调。 以TNC此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开展的智慧草地管理项目为例,该项目中,TNC以多年草地生产力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智慧草地管理APP,根据草地实际生产力来实时确定场地状况、可以放牧的时间和放牧强度等,通过示范在牲畜数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退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碳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智慧草地管理在青海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张小全说。 根据TNC于2020年完成的青海省湿地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青海省有巨大的湿地碳汇潜力。在张小全看来,TNC与相关机构共同开发的湿地碳汇项目的方法学,通过示范,在青海湿地碳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有助于青海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呈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