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和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福寿文化、客家文化资源,坚持“生态+文旅体研养”深度融合的原则,着力将铜鼓打造成集艺术山水、生态康养、研学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康养”特色名县。 突出人文艺术元素。铜鼓县充分挖掘自然、人文等资源,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融入特色艺术元素,打造“一景一特色”的旅游业态。桃源汤里、天柱峰水上丹霞山水画廊、七星岭高山云居、星空露营、江南雪乡等特色文旅业态,形成铜鼓“艺术山水”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铜鼓县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27张国家级生态名片。打造诗画田园风光。围绕传统特色村落、田园风光、客家文化等打造田园浒村、云上坪田、生态永丰、五彩梁塅、诗画公益、生态成缘、云栖西向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立足红色文化、福寿文化、客家文化资源,举办元宵灯彩展演、年货节、客家包圆文化节、冰雪节、长寿文化节等,放大诗画田园、美丽乡愁的吸引力。近年来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点7个。丰富艺术文创产品。以秀美山水、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以品牌和文化赋能,实现生态产品溢价。 积极培育生态康养新业态。以“康养+”为重要切入点,打造温泉康养水疗、体育运动康养、中医药养生体验、诊疗保健、康养膳食等生态康养系列项目,推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生态康养产业体系,实现特色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做强富硒有机产业。重点打造林下富硒黄精、富硒笋竹、富硒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涉硒龙头企业,支持铜鼓黄精、铜鼓竹笋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科研、育苗、种植、加工、交易、销售、营销、体验各个环节,形成全产业链。 目前铜鼓林下黄精种植面积达6万亩,开发出九制黄精、黄精果脯、黄精茶、黄精酒等多个种类、的初加工产品,铜鼓黄精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发展笋加工企业24家,年产值3.3亿元,年加工鲜笋4340吨。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做强公共区域品牌效益,“铜鼓有机”“铜鼓黄精”“铜鼓宁红”“铜鼓竹笋”品牌效应凸显。结合康养文化旅游,举办森林旅游节、开发“黄精宴”、举办黄精观光节、打造黄精文化长廊,做活黄精文化。依托成熟景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旅游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不断完善研学体系。将生态资源、红色资源与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事文化融合开发、提质扩容,整合全域优势文旅资源,把县内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不断提高研学产业价值产出,真正实现以研学带动全局。截至今年5月底,共接待研学游客180余批30万人次,实现研学产业综合收入3200余万元,同比增长约20%。 形成了“来吧铜学”研学品牌。加强研学课程研发。结合秋收起义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一线一区”实际,做强秋收起义精品研学线路和特色红色线路,研发寻美乡村、劳动实践、寻茶问道、客家文化等主题精品课程,结合秋收起义纪念馆、毛泽东化险地、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等红色景点,精心打造党性教育现场示范点,打造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红色旅游首选地”。加大对外营销力度。持续在南昌、长沙、武汉、宜春、九江等主要客源地开展多次专场推介活动,开展线上媒体矩阵宣推,与腾讯等平台合作,“通过视频拍摄+视频号+抖音信息流广告投放+达人矩阵+抖音云剪”等多平台发布宣传铜鼓春季文旅资源。面向省内外客源发布近期活动预告,不断吸引游客、拉动消费。 今后,铜鼓县将最大限度发挥绿色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最大品牌,打基础、出精品、提质效、塑IP,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兼顾诗和远方、承载美丽乡愁的“休闲康养”特色名县。 (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