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甄敬怡
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邀请8位知名专家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委员王毅就“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启示”作报告,认为探索中国特色绿色转型发展道路,要充分汲取全球治理模式不断变革背景下的经验教训,同时也要对自身环境与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正确判断,发挥绿色领导力,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主任褚松燕就“以全民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报告,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自觉、思想自觉正在加快形成,全民行动是人民主体地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集中体现,是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社会基础,提出要着力形成全主体参与、全社会行动的合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改革逻辑”作报告,认为我国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改革逻辑,精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推动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融入到各领域改革事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胡军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作报告,梳理了绿色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实践贡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揭示了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改革之力探索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就“生态系统核算与应用”作报告,阐释了绿水青山的生态学内涵,介绍了生态系统核算的国际进展,展示了我国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经验和应用实践,对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有重要参考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忠就“积极探索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作报告,认为我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多样化模式正在不断涌现,建议各地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培育市场化主体和专业性服务机构,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模式新路径。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就“新质生产力引领循环经济新发展”作报告,系统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建议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助力降碳作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六个方面持续推动循环经济重点工作。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环部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木其坚就“明主线、强能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报告,分析了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存在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提出了目标指标、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应对壁垒等四条工作主线,为进一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可行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作会议总结,全面介绍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国发展改革环资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新一轮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三件大事”,出政策、谋项目、抓落实,推动环资领域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有关专家等共200人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