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付朝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首发经济”和“首店经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如何把握引入国际品牌和发展本土品牌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
更加完整反映创新各个方面
首发经济发轫于首店,最初用于描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开设的第一家门店。 《决定》辅导读本名词解释部分如是定义: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了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再到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相比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的内涵更丰富,视野上也有新扩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服务业室主任洪群联说,首发经济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开设首店”“首发新品”,还包含“从新品到首店再到总部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引领性本土品牌”等内容。 洪群联分享了他的学习体会:“对于首发经济,不能单纯从微观的视角来看,仅仅关注到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应从中观甚至宏观的角度来理解。” 他分析说,一方面,首发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带给消费者全新的认知和体验,能够起到引领消费潮流、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首发建立快速的市场反馈机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需求端去拉动和牵引供给端的升级;同时,对于城市和区域而言,通过推进首发经济,能够塑造开放、创新、活跃的城市形象,也有利于带动区域的发展。 “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的站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佳讯认为,首店是从零售、商贸的角度上来讲的,这也是首店经济的局限所在。首发经济是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创新各个方面。 何佳讯说,可以把“推进首发经济”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技术革命性突破是“从0到1”,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1+1>2”,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是“从1到N”,这三种创新模式与首发经济“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都是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特征。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首发经济不仅指终端产品与服务的消费型首发经济,也包含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各个阶段的生产型首发经济。
推进首发经济要注重因地制宜
也许对于多数社会公众而言,“首发经济”是一个新词。实际上,“首发经济”写入《决定》,印证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 首发经济,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2015年,上海率先提出抢抓首店经济。2019年3月,上海印发《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 2020年10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在公开场合介绍上海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的经验时提到,国内外品牌在上海首发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设立企业总部,形成从"首发"到"首店"到"总部"的"首发经济"效应,助力集聚品牌资源、提升产业能级、引领消费潮流。 2023年3月,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在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首发经济"的概念:"从新品发布到首店、总部的首发经济生态链"。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数据,2018年5月至2023年12月,超过4500个国际国内品牌在上海举办首发活动,引进首店5840家(日均2.8家),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首位。目前,上海全球零售商集聚度居全球城市第二。 再看同样跻身首发经济第一梯队的北京。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相继出台首店支持措施,并根据首店政策执行情况及时优化项目申报指南。数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北京累计吸引3700多家首店落地。目前,北京累计认定老佛爷、星巴克等26家消费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首发经济对于提升城市能级、升级城市消费的巨大潜力,相继推出务实举措支持首店首发经济,包括给予资金支持、建立服务绿色通道、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等。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3年,各地已累计发布48个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与措施。成都、深圳、重庆、南京、杭州等城市,首发经济增长势头明显。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的专家学者都谈到了"城市推进首发经济要注重因地制宜"。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在讲"吸引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时,也强调了"因地制宜"。 专家认为,对于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线城市,首发经济不能只局限于面向属地消费者,还要面向国际消费者。伦敦、纽约、巴黎等知名国际消费城市,具有高端消费品牌集聚度高、时尚消费引领性强、首发平台影响力大、本土品牌产业支撑度高的特点,这是未来要发力的方向。二三线城市之间要形成错位发展,形成差异化布局。比如,结合本地具有优势的产业,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首店或首发。
要把握好"原创"与"引入"的关系
首发经济,是品牌与城市之间的一场双向选择。城市在筛选品牌,品牌也在挑选城市。 有分析认为,当品牌选择在某城市开设首店,就是对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商贸活力投下"信任票"。现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不再是国内外品牌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结合市场环境与人群喜好开设首店。例如,不少知名消费品牌呈现加速下沉的趋势,开始向一线城市新兴商圈和新一线、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扩散蔓延。 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首发经济的时尚消费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体现在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追求上。眼下,兼具品质优势、文化内涵、时尚属性的国货潮牌在首发经济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何佳讯建议,要将首发经济和品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本土品牌的综合实力。一方面,国家层面鼓励首发经济,各地都推出"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本土品牌要因时乘势,更重要的是苦练内功,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本土品牌的孵化和培育,也能促进首发经济的蓬勃发展。 洪群联认为,首发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研究,以加大制度和政策创新供给,进一步优化首发经济环境。他还建议,加快培育专业人才和机构,健全新品发布专业服务体系,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 观察首发经济,既要向内察,也要向外看。一边是国际品牌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不断提升的研发创新能力,在中国开设首店、设立研发中心;一边是餐饮、美妆、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的国货潮牌凭实力"出海",在海外市场进行新品首发、开设首店。比如,名创优品、泡泡玛特等连锁品牌在海外快速扩张;再比如,在巴黎夏季奥运会期间,喜茶、霸王茶姬两家新茶饮品牌直接将快闪店开到巴黎街头。 有学者指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要把握好"原创"与"引入"的关系。毫无疑问,引入的国际品牌对首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但从长远来看,只有提高本土品牌的原创力,才能使首发经济从"首引"走向"首创",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