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赵庆国 华铭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那么,什么是“零基预算”改革呢? “零基预算”,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指的是不受上一年预算安排影响,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编制的财政支出预算。一位地方财政部门退休干部告诉记者,现在通行的预算模式可以称之为“基数预算”,即今年的预算安排往往要参照去年、前年的项目基数,而基数都是各个部门往年已经确定了的项目预算额度。这位干部说,这里面的弊端一目了然: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在按照“基数+增长幅度”的模式编制预算,导致部门之间想方设法要守住基数,财政支出怎么也下不来。这种弊端,在财政收入富足的时候不明显,但经济增速一下来,各种问题就出来了。“零基预算”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按“基数+增长幅度”的预算编制模式,不受以往预算安排的影响。 2021年3月,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安徽省落地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2022年6月1日,安徽出台《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预算管理方式,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 据悉,这项改革实行以来,安徽全面清理省级185项支出政策,清退长期存续已到期、已完成任务的25项政策;同步清理省级预算部门项目,2023年项目数量较改革前減少482个,下降18.1%。 保障民生实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2023年安徽预算压减8.9亿元,2024年预算进一步压减26.8亿元,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等重点领域。2023年安徽省教育支出1517亿元,较上年增长6.8%,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17.6%,是公共预算第一大类支出。统筹投入资金492.8亿元,支持实施5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 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压减主要是为了将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要紧处,让钱花得更高效。以往,安徽省级部门预算也是以各部门上一年预算为基数,向上浮动,而“零基预算”改革取消了这个基数,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来编制预算。该负责人说,自2022年6月以来,安徽省财政厅精心组织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增长幅度”预算编制方式,以创新“涟漪”激起高质量发展澎湃春潮。 在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保障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该负责人介绍,安徽省2023年预算围绕民生、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编制省级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3类共95项756亿元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整合原来分散在科技、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的科技攻关资金,建立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资金,规模达10亿元,将支持方向由40个凝练为22个,单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提高到改革前的5.7倍。同时,整合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集中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2023年共支持775个项目9.13亿元。整合原有工业互联网、5G等专项政策,将41个细分专项精简至12个,2023年安排12.1亿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286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0%、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1.1%,技改投资增长25.2%、居全国第2位。2023年全省财政用于科技支出53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占比居全国第3位,助推安徽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该财政保障的坚决保障,能市场化的尽量市场化”,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中,安徽省还通过转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部门审批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政策资金的供给效率和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专家表示,安徽省“零基预算”改革看似是财政改革的一小步,实则是政府协同治理的一大步,创新了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