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义
近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维持评级A1不变,这是自2017年5月以来穆迪首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穆迪在此时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前景的偏见与误读。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举措的有力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会更足,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会更强,未来发展的前景会更光明。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中向好,穆迪对中国经济走势判断有失偏颇。穆迪报告预计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为4.0%,到2030年将降至3.5%左右。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优于美国(2.4%)、日本(1.7%)等主要发达国家。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同时上调2024年GDP增长预期,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实现2023年的增长目标,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强劲复苏”。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2.0个百分点;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商业航班首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 ——中国债务水平低、偿债手段多,穆迪对中国具备的偿债能力估计不足。穆迪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剧将会削弱中国政府偿债能力。但是,根据评级机构对一国主权信用评级调整主要依据的指标(政府债务率、财政赤字、外债偿还等),中国政府偿债能力在全球属于较高水平。一是从政府债务率看,中国政府债务率一直保持稳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年底中国政府债务率为50.4%,偿债风险低;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G20国家的政府债务率平均在94%左右,而中国政府债务率约为78%,在国际上处于中低等水平。二是从财政赤字率看,中国一直坚持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水平。过去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今年在增发国债后赤字率也仅略增到3.8%。根据IMF数据,近年来全球各国财政赤字率平均超过5%,发达经济体则更高。三是从外债水平看,中国外债占比低、偿付能力强。2022年中国外债占GDP比重为13.6%。相比之下,日本同为A1评级,其2022年外债占GDP的比重为104.6%。同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为债务偿付提供了充足保障。 ——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穆迪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效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穆迪报告虽然对维持中国主权信用A1评级不变作出了一些解释,但却忽视了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出的重要举措及积极成效。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到科技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推进资源配置更高效公平,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从医药、教育体制改革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到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从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到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改革开放激发了市场活力、增进了民生福祉、增强了创新动力,中国经济社会保持了长期平稳运行,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