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邵鹏璐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日前,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全球发展与中国机遇”论坛上,对于如何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会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壮大养老金储备规模、提供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等。 去年底备受关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养老金融具体指的是什么?“养老金融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一是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包括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等在内的符合老年人特点和具有“医康养”属性的普惠金融产品与普惠金融服务;二是养老产业融资服务,指满足养老产业的各种投融资需求,为相关养老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与医康养相关的金融活动;三是养老金金融服务,指养老金投资管理,包括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在内的各项养老金的投资管理,着眼于如何通过相关制度安排进行养老资产的投资管理以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三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二级巡视员李德宏透露了一组数据:“在第一支柱方面,一是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总数达到10.7亿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待遇水平持续增长,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的总体调整水平为3%,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三是基金运行总体平稳,收大于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规范,资金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确保了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但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对第一支柱的过度依赖,给公共财政带来的负担愈发沉重。如何推动各类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让“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齐头并进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武建力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包含一、二、三支柱在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财富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出台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和个人的养老财富储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讲,与满足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从未来发展看,应多措并举壮大各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提高养老金长期收益水平。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投资主体同向发力,从本金、收益、期限等要素着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夯实养老财富储备。 “实现充分的养老资金储备,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政策设计,进一步调动各方积极性,二是优化家庭资产结构,拓宽养老资金储备来源。我国居民储蓄率仍较高,从一般储蓄向养老储备转变有较大空间,应该引导居民树立大财富观念和养老储备意识。在不改变家庭资产总量的情况下,主动调整家庭财富政策,提升养老资产战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养老意识。”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蔡希良结合实践认为,养老金融应具备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等重要特质和核心功能。发展养老金融应把握好这个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以及产品服务的开发上,注重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一致性,切实为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供稳定可期的现金流和健康医疗等必要的风险保障,让老年生活无忧虑、有尊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让银发经济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