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张守营
本报记者:好茶都有哪些标准?向勤锃:生活中好茶的标准其实有很多,但很难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受需求、立场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最常见的,比如专业标准:即专业评茶人员用专业的审评方法对各类产品进行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客观,也是在千差万别的个人主观意愿中比较能趋向统一的方式,但其结果可能与个人、市场的标准存在差异。所以,专业标准往往作为品质的一种参照与引导。比如一般标准:原料合格、工艺恰当、滋味愉悦即可称为好茶。又如个人标准:每个人对好茶的定义不同,取决于个人喜好和侧重。 本报记者:好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怎么解释这天时与地利? 向勤锃:以日照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日照地处北纬36°左右,昼夜温差大,类似于南方的高山茶,内含物质积累更多,这是造就其品质较好的天然条件。与南方茶相比,日照茶耐泡性更强,表现出更持久的滋味。 另外,日照地区有冻害、寒害、低温、干燥等不利于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属于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但也正是这种“逆境”反而使日照茶在香气、滋味方面表现出较为独特的风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叶品质。 本报记者:如何看待茶业界那些科技应用? 向勤锃:科技在茶叶栽培、采摘、加工以及科研实验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广泛应用的智能化机械、红外线设备、分子育种技术等都有科技有关。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好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作为时代新宠的茶饮料,和其他茶叶深加工产品一样,更是需要利用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改善品质、丰富产品种类。总之,科技的应用已经推动而且必将大大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本报记者: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向勤锃:茶叶作为传统产品到今天仍然焕发勃勃生机,正是其“与时俱进”的结果。茶产业在积极寻求与时尚、新事物的结合,例如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利用网店、直播等新媒介促进销售。科技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科研手段和理论,助力基础研究与茶产业技术进步。 我国的茶产业除了会继续在传统领域进行挖掘,也会不断创新,向茶饮料、茶食品和新茶饮等深加工领域拓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茶这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东西。 本报记者:作为一家年轻的日照绿茶品牌,你怎么看“旭照初上”的发展? 向勤锃:“旭照初上”这个品牌发展虽然只有10多年,但近年来不断出彩,其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着生态的理念。以绿水青山打造原生态茶园,细心呵护,投入巨大。好的生态带来茶叶天然的好品质。随着生态优化的持续投入,茶山的环境会更好,茶叶品质也会更佳。 个人认为,“旭照初上”应继续在维护绿水青山、优化茶园生态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升工艺,保证品质稳定;另一方面重视文化建设与市场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企业跨越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