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部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较6月收窄0.1个百分点,显示出通货膨胀继续放缓的迹象。图为8月14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拍摄的一座加油站。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季晓莉
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参加堪萨斯城联储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年度经济研讨会时表示,调整货币政策“时机已到”。鲍威尔表示,利率下调的时机和步伐将取决于最新数据、经济形势展望的变化及风险的平衡。 在此之前,美联储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美联储官员强烈倾向于在9月会议上决定降息。信号密集释放,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降息的普遍预期。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通胀压力下降、就业市场疲软是美联储准备调整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而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走向给全球金融市场及经济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美联储降息时机已趋成熟
为应对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连续11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过去一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之间,为23年来最高水平。去年,美联储官员曾预测今年会降息3次。但由于2024年初对抗通胀的进展受挫,降息一再被推迟。随着通胀数据重新开始稳步下降,美联储嗅到政策转向的时机。 通常而言,影响美联储降息决策主要有两个因素:通胀水平和就业状况。 其中,通胀水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低于前值的3.0%;核心CPI同比上涨3.2%,低于前值的3.3%,也是自2021年4月以来最小增幅。而美联储更为偏好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6月同比增速从前月的2.6%降至2.5%,为5个月来最低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为2.6%,处于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通胀水平出现明确的下行趋势”这一降息条件已基本具备。 就业数据的影响相对间接,但同样重要。近期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4月~2024年3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比最初统计的数量减少81.8万人,比最初报告的290万人压缩了近30%的“水分”。在失业统计方面,美国劳工部8月初发布的月度就业报告显示,美国7月失业率环比增长0.2个百分点至4.3%,达到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且为连续4个月上升。 此外,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3个月低于荣枯线,上半年的实际最终销售额增长大幅放缓,商业地产潜在违约风险增加,居民储蓄下降且消费信心持续受挫,反映美国经济的复苏有走弱趋势,迫使美联储降息的因素正加快累积。 此前,部分建议延迟降息的观点认为,美国就业市场需求旺盛,表明美国经济基本面不存在“硬着陆”或明显放缓的风险,过早降息有可能导致通胀再次大幅反弹。然而,近期一系列相对低迷的就业、失业、消费、房地产等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基本面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劲。 美联储有实现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两大职责,除非出现重大意外,否则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降息。不过,降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从消费者角度看,利率下降将是一个渐进过程,降息25~50个基点可能只会给消费者借贷成本带来微小变化。
本轮降息幅度和时长相对有限
美联储本轮降息力度会有多大?节奏和频率怎样?整个降息周期会持续多久? 据专家分析,从美国通胀、增长、就业、利率等多种因素来看,美联储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很可能是相对温和的预防式降息,而非针对严重衰退或重大外部冲击开展的纾困式降息。 一是首次降息很可能是25个基点。美联储以往预防式降息的一般规律是首次降息幅度通常不会过于激烈,多以25个基点作为试探,向市场发出宽松政策信号。从2024年6月欧洲央行实施的预防式降息情况来看,三大利率首次降幅也均为25个基点。若降息幅度较大,可能会给美国股市、债市及全球汇市、黄金市场等带来不必要的震荡。 二是累计降息幅度可能为150~200个基点。2009年以来,美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超低利率环境,且2022~2023年的加息幅度存在一定的超调。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处在相对较高的状态,长期维持偏高的利率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据预测,本轮美联储降息将按单次25个基点,降息6~8次。最终有可能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调控在3.25%~4.0%区间内。作为预防式降息,本轮周期美联储很可能不需要很快将利率直接“打到底”,因为抑制通胀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应对其他突发的内外部严重冲击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 三是降息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四季度。按照6~8次降息计算,预计整个降息过程有可能持续到2025年四季度结束,可能不会超过2025年底。不过,当通胀、就业、增长和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必定会在短期内迅速作出新的选择。 由于美联储本轮降息预计相对温和,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外汇市场可能不会大起大落。除了降息幅度有限之外,美元还受地缘政治、经济基本面等多种因素影响。
降息后资金有可能流向何方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短期政府债券等无风险资产。此前,随着美联储启动几十年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美国官方借贷成本从2022年3月的接近零升至5.25%~5.5%的区间,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被推高至5.21%,获得资金疯狂涌入。到2024年第二季度末,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规模飙升至6.1万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5.4万亿美元,2019年同期为3.2万亿美元。其中的大部分增长都来自家庭。 一些股市多头认为,美国利率宽松周期开始,将引发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流向美股,为股市上涨提供助力。但瑞银策略分析师们认为,货币市场基金中的资金在美联储加息后可能会更多流向企业债领域而不是股市。瑞银认为,重要的是要考虑货币市场基金相对其他大类资产的份额。自2019年以来,美国股市和美国债市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导致货币市场基金类资产相对于美股或是美债的份额,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自2019年以来,企业债类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货币市场基金类资产相对于这类资产的比率目前为28%,平均水平为38%。随着美联储未来降息,货币市场基金类资产转移到企业债的潜力要大得多。 瑞银认为,投资者应瞄准的行业是银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级信贷,这些行业有望在2024年底和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货币市场基金中资金的流动。在高收益类信贷领域,可以关注金融、非周期性行业和运输业。
美联储降息对全球影响重大
2020年3月,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以应对疫情冲击;2022年3月起,美联储又开始激进加息,以应对通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急剧转变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债务负担更加沉重。如今,美联储又要开启降息通道,同样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会加剧金融市场波动。2019年7月3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自2008年12月份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降息后连续两天欧美股市大幅下跌,并引发全球股市下跌。美国国债跌幅达5%,国债利差倒挂加大。这一现象表明,降息虽然在理论上有助于释放流动性,但也容易增加市场投资者手中的筹码,在全世界范围收购低价优质资产,加剧市场波动,增加投资风险。 其次,会影响国际贸易复苏。降息带来的汇率变动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结算成本,还可能引发资本流动的加速和外汇储备的变动。美元贬值可能对其他与美国出口商品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的出口市场造成冲击,加剧贸易紧张局势。汇率波动可能影响跨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同时,增加全球资产泡沫风险。降息政策往往伴随着资金成本的降低和流动性的增加,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寻求更高回报的投资渠道,从而推高资产价格。但一旦市场信心动摇或利率环境发生变化,资产泡沫可能迅速破裂。美联储降息会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和投资活动,从而增加债务需求;降息也可能导致一些国家过度借贷,进而增加全球债务风险。 历史上,每当“美元潮汐”来到降息阶段时,被释放出来的美元流动性常常像洪水一样涌出,在全球四处收购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低价的优质资产。这一进程通常会伴随有关地区和国家的政局动荡,以及地区安全形势紧张。因此,随着美联储9月份货币政策例会临近,各方应做好应对措施。
|